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等话题积极建言,共话落实。来自贵州等地的代表表示,回去将带领村民们发展好当地的“甜蜜”事业,让更多精品水果走出深山、通达江海,让村民们腰包更鼓、日子更美。
众所周知,我国是水果进口的“大户”。然而,少有人留意到的是,我国也是水果出口的“重量级选手”。据统计,2023年,中国水果出口额49.8亿美元。在重庆忠县,出口果园基地里的鲜橙已累计发往30多个国家,最快5天就能送到海外消费者的手中。在山西运城,主要栽植的13类果品全部实现出口,销往76个国家或地区,多款水果甚至实现“首发”海外。广东卖出的每100颗荔枝中,就有1颗漂洋过海。
近些年,加速发展的物流、电商、仓储等数字经济时代基础设施,为储存周期短、保鲜要求高的水果跨越山海提供了必要条件。如果说,过去的水果出口被更多地赋予了出口创汇的重任,那么今天,国产水果“出海”的意义早已不局限于此。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海外市场需求,成为不少果品企业获得额外增量甚至打破发展瓶颈的一种尝试。
“出海”亦是一次“求学”“启蒙”之旅。通过与海外市场对接,进一步了解海外市场的需求、熟悉其产品规范等,倒逼自身不断优化技术、管理等流程与制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在重庆忠县出口果园基地里,管理员人手一本橙子出口手册,里面写满了出口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贸易措施等信息,还包括详细的田间管理规范,细化到农药喷杀次数、修枝标准等细节。这些正是“出海”经验的总结,对一地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国产水果香飘万里,也离不开政府的牵引和助力水果行业。不少果品企业经营分散,没有形成品牌化效应,让“出海”路充满挑战。如果由当地政府牵头,系统化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打入新市场的胜算自然会更大。在广东,政府推动借助粤剧等形式传播当地的荔枝种植历史及文化,并调动全产业链开展立体式全球营销行动。在山西运城,政府组织当地果品企业“抱团出海”,外出参加国际性展览会,将地名与当地优势果品绑定,在提高产品识别度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国产水果香飘海外,可谓是企业和政府“双向奔赴”的结果。
我国水果出口一路看涨,不过在数量和货值上,还都远不及进口。另外,单位价值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一点在进出口的水果品类差异中可窥探一二。我们的进口“果篮”中,榴莲、山竹、车厘子等单价动辄三四十元,可谓水果中的“贵族”,而我国出口的水果中,虽不乏杨梅等“新贵”,但仍以苹果、柑橘、梨这些大众品种为主,出口市场也多以东南亚国家为主。
当前,不论是物流、电商还是营销,可以说我们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和理念,都为推动国产水果香飘海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数字经济成熟经验的积累和迁移,将为我们开拓市场助力不少。从更长远计,我们或许还应该在培育新品种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争取培育出属于我们的爆款品种。我国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爆款品种“多点开花”确有可能。高溢价、更丰富的水果品种,不仅有利于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也将更好地满足国人多样化的水果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