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一直被视作电商的最后一块堡垒,十年前市场“热钱”多的时期也催动了一批垂直生鲜电商的崛起。但由于产品带有季节性、非标、短保、低毛利、品牌化程度低等特殊性,生鲜注定是一个需要精耕细作的“慢哲学”生意,无往不利的流量战术也被验证在生鲜领域“翻了车”。
一通折腾下,生鲜行业依然处于高度分散的状态。当然,分散也意味着行业有着巨大的整合机会,也意味着一旦某个企业在这个慢行业建立起来规模化优势,就等于具备了相当的壁垒。
近日,百果园在深圳举办黄金十年战略发布会,宣布将支撑近20年发展与增长的“好吃”战略,升级为“高品质水果专家与领导者”。会上,百果园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余惠勇发布了百果园的十年战略规划,表示要将百果园在10年之内打造成门店超万家、业务涵盖从种植到销售全产业链的全球领先的水果生态科技型公司。
2002年7月18日,百果园在深圳开出第一家门店,彼时水果专营连锁零售是一种新业态,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无法找到成功案例可以借鉴,摸着石头过河的百果园,前期虽然将门店数扩充到了百家级别,但也经历了连续多年的亏损。
2007年,是百果园的第一个转折之年。经营层面在总裁徐艳林的改革下逐渐摆脱了亏损带来的生死危机。另外,“好吃”被正式确立为公司的核心战略。
为了明确“好吃”的标准,百果园梳理出了“四度一味一安全”水果分级体系,即糖酸度、新鲜度、爽脆度、细嫩度、香味和安全性。
“好吃”战略给了百果园足够清晰的定位,“四度一味一安全”标准体系则成了其管控产品的抓手。基于二者,百果园在产品端分了招牌、A级、B级三个等级,向顾客端推出了“不好吃三无(无小票、无实物、无理由)退货政策,对门店端也开始严格管控加盟商。
2015年,对百果园来说是第二个转折之年,彼时已经拥有1200多家门店的百果园开启了资本化运作。当年9月,百果园宣布获得了天图资本领投、广发信德等机构跟投的4亿元融资,旋即在11月宣布战略合并了北京最大的水果连锁超市“果多美”。
2016年,百果园战略合并了生鲜电商一米鲜的资产和人员。2018年,百果园完成了15亿元以上规模的B轮融资,并加快加盟拓展速度。
在资本助力下,百果园的门店数量迎来快速增长。2021年,百果园集团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净利润2.26亿元,总门店数达到5249家。
2022年5月,百果园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2023年1月16日,百果园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市场,开启了新阶段。如今将近一年时间过去,截至今年1月10日,百果园股价为6.0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7.14%,在港股整体萎靡的大背景下,百果园的新股表现已经算是相当出色。
黄金十年战略发布会上,徐艳林介绍,百果园用了22年的时间在供应链建设了300多人的采购队伍,目前在全球26个国家,直采近1000种好水果,合作水果基地近700个,在零售端开设了6000多家门店,进驻了全国150多个城市,会员达到8000万+。
余惠勇则明确表示,未来十年是百果园的黄金十年,战略升级已经势在必行。百果园将以百亿营收为起点,坚持“战略清晰、长期主义、创新进取、持续盈利、财务健康、诚实守信”的24字经营方针,围绕果业四大机遇,聚力发展零售、to B、品类品牌事业,适时开拓国际市场,坚定不移地向千亿销售规模奋进。
对于百果园来说,宏观层面的增长空间可以来源于两方面,高品质水果的自然增长以及行业现有分散格局的整合:
首先,水果是一个万亿级市场规模的行业,但结合居民消费升级,国家政策加码向水果品牌化、品质化倾斜,以及行业本身的进步,高品质水果的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大盘。根据君智行业部测算数据,当前我国高品质水果市场规模为4000多亿元,预计到2026年为5741亿元,CAGR为8.3%。
其次,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2021年中国水果零售端的市场规模接近13000亿元,而排名第一的百果园市场份额超1.0%,前5名的玩家总份额也仅为3.6%。然而,有资本加持、规模化优势凸显、长期积累供应链能力的龙头企业正逐渐显现出头部品牌效应,扭转水果零售高度分散的局面。
百果园集团常务副总裁焦岳介绍,彰显品牌优势是2024年百果园的工作重心之一。之所以将战略从“好吃”升级为“高品质水果专家与领导者”,原因在于:“专家”是区隔综合电商平台以及标超、卖场更为专业垂直的身份,“领导者”则体现的是百果园作为水果第一连锁品牌的高势能。
为了建立顾客对百果园的崭新认知,百果园推出了三大战役:一是在3个月完成6000家门店、超18万个顾客触点的全面焕新,实现线上线下品牌步调一致,尽力做到品牌层面的“千店一面”;二是立足专业优势,全面推广全球“招牌果”,将“招牌果”占比提升至40%;三是发力礼品市场。
焦岳还透露,百果园将招募品牌代言人,希望借助代言人的高知名度、高影响力、高品质感等优势为新战略落地造势,进一步打响百果园品牌。
余惠勇则对百果园零售业务的规划做了更为详细的规划解读。三大战役之外,百果园还将全面提升单店盈利能力、门店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和信任度,以科技为支撑做好产品经营和全域营销,积极拥抱内容电商,高线深耕加密和低线下沉拓展并举,择机整合区域品牌及发展多元店态驱动成长。
他表示,零售业务是百果园的立身之本,未来十年的目标是门店数量超万家,终端零售额突破500亿元。
“水果大市场必定会催生出中间的大型服务机构。过去是批发市场,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未来一定会有用新的科技改造的大型的服务机构诞生。”余惠勇断言。
自营层面:首先要全面开放供应链,拓宽渠道,加大批发市场销售,开发电商、商超、社区团购、便利店等B端渠道;其次着重产品开发,做大做强单品,管理30个以上to B单品品牌;再次是开拓企事业单位工会福利发放、食堂餐后水果需求及代客送礼等业务类型;最后是开展内容电商、拼团、一件代发等新兴业务与服务。
自建平台层面,“般果”是百果园旗下的B2B交易平台。自2018年上线多家供应商达成长期合作,平台注册用户数超过50万家,在全国14个省份125个城市设立了178个城市仓,2023年前9月,平台的交易总额达24亿元。
接下去,般果要做的首先是持续共享百果园全球供应链资源,拓展全球上下游合作伙伴;其次是完成全国五大总仓、1500个城市仓的布局;再次是承接百果园水果标准体系、仓配物流、数字化建设、品牌打造、会员运营等能力,为交易上下游赋能,扩大交易规模、提升市场渗透率;最后是从水果代采的交易平台,向代采交易+行业资讯交互平台转化,不断优化盈利模型。
据了解,百果园的to B事业群十年目标是自营TOB业务实现200亿元销售额,自建平台业务GMV超1000亿元。
世界范围内已经出现了类似佳沛(Zespri)、新奇士(Sunkist)、都乐(Dole)等知名水果品类品牌,但在中国,水果品类品牌少之又少。但余惠勇认为,“有”就意味着可能性,“少”就暗藏着机会。
不过要明确的一点是,水果优良品种的培育需要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比如佳沛首次结出黄金奇异果经过了15年的培育。因此百果园作为生态型公司的应对方案是投资+赋能:
首先,从百果园集团的供应商中优选投资标的进行投资;其次,对被司从种植技术、生产资料、产地仓、采后分选、保鲜、物流运输、销售渠道、品牌营销水果行业、规范管理、数智化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赋能,全面提升被司的核心能力和价值;第三,锁定优质果品资源,支撑零售及to B事业群的发展;第四,获取前端种植及产地加工的增值利润;第五,明确种业的发展战略,获取品种权,基于品种保护,结合品牌的打造,实现产销联动,实现全链路价值的最大化及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如今,百果园通过严选、开发了猕宗品牌猕猴桃、大芭品牌猫山王、红芭蕾品牌草莓、良枝品牌苹果等35款独家水果品类品牌。未来十年,百果园在水果品类品牌打造方面的目标是,投资不少于200个上下游的公司,品类品牌从35个增加至不少于100个,形成全产业链、全品类的生态圈,成为全球领先的产业生态投资机构。
品牌出海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目前中国的消费品出海依然以加工制造业的OEM或者ODM产品出海为主,真正以品牌形式出海的还是集中在电商模式(比如TikTok、SheIn、Temu等)、或者标品门店(比如小米、名创优品、泡泡玛特、喜茶等)。
在余惠勇看来,20多年来,中国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一改往日劣质廉价的形象,成为了优质果品的代表,广受欧美、中东、东南亚等主流及周边市场的青睐,因此中国果业已经具备了出海的实力和条件。
去年4月,百果园成立了海外事业委员会,着力推动国际化事业,第一步是产品出海,第二步是百果园品牌出海。据悉,目前已有七个国家在流通百果园的产品,而品牌门店出海的首站会选择在东南亚国家。
未来十年,百果园将力争水果出口额超百亿元,初步建成全球B端销售网络,同时海外门店将突破500家,成为中国水果出口头部企业。
针对中国果业的四大机遇,百果园制定了新的战略定位“高品质水果专家与领导者”和未来十年的蓝图,以及与之对应的战术。
余惠勇表示,战略升级是公司审度时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必经之路,持续做好经营则是企业的本职工作。为了确保千亿销售规模的实现,百果园将重视农业产业链上各环节的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数字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和改革创新,将公司长足发展的竞争优势厚植于企业核心价值观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业早期,面对数十家门店和公司持续亏损的状况,余惠勇曾去香港向著名经济学家请教破局之法,想要探究水果连锁的经营本质问题,结果得到一份相当于“死刑”判决书的报告。但依靠团队强大的信念和抽丝剥茧的苦功,百果园愣是不信邪,蹚过了这片“无人区”。
纵观百果园22年历史,前13年百果园完成了“从0到1000”,从商业模式试错到规模化复制的突破,近9年则是借助资本进入扩张快车道。对于百果园来说,企业最难的阶段早已过去,未来十年要做的其实是行业的难事。而在行业难题解决的过程中,企业随之腾飞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