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水秀创生态城镇,鸟语花香建绿色村庄”。这是土右旗美岱召镇沙图沟村林果业协会成立初喊出的口号。如今,口号已化作现实,昔日水土流失的荒山荒坡秃岭,成了花果满坡的绿洲,许多游人赞叹“真是了不起半岛彩票!”
位于大青山脚下的沙图沟村,全村老少2500多口人,耕地只有2004亩,人均不到8分地,过去全村常靠救济吃饭。过怕了穷日子的村民曾炸过青水沟的石头卖钱,可是破坏了植被,收入也没能上去。
1975年,村长董有威带头在自家承包的10亩荒山上种起了果树,到第三年时,不起眼的小树竟挂了果,秋收时还卖了个好价钱。看到董有威发财,村民们纷纷效仿,一年时间就嫁接杏树2000多亩,比种地多收了几万元。
为了让村里的7000亩荒山荒坡创造更多的财富,1983年,董有威带头成立沙图沟村林果业协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产供销一条龙”这些当时的时髦词被协会不断实践着。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协会遍访全村500多户人家,摸底调查、沟通信息,为果农们出谋划策。
2005年,村里和协会争取上级资金180万元,打了30眼机井;去年,再争取资金80万元,为500亩荒山荒坡搞起了节水灌溉……此外,近10年来,协会先后投入资金225万元,硬化村内道路5公里;投入70万元,实现了村里亮化全覆盖;投入7000万元,建成青水沟旅游度假村。
在协会帮助下,79岁的老会员董福龙几经劳作,硬是将30亩的荒山荒坡改造成了大寨式的梯田,不仅美化了环境,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年收入达10多万元。在协会里,像董福龙这样的会员并不只一个。除了直接从事种植业,近年来,通过协会搭桥,全村就业人数达到85%以上,200多名村民被安排在村里各工作岗位上。
果业协会成立初,就与市农研所、旗科技局和技术服务推广中心建立了联系,积极开展果树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几十年中,七月鲜、123、金杏等新品种先后落户当地。协会还不间断地邀请有关专家下乡,传授果树栽培技术、现场指导病虫害防治技术。此外,协会还办起了图书文化室、阅览室,并结合当地情况编写了通俗易懂的果树生产技术手册,在会员中推广。
52岁的会员董恩柱经营着10亩荒山荒坡,每年收入达5万多元。他除了经常去阅览室看书外,自己还订了不少林果业杂志,常年的刻苦钻研使他成了地道的“土专家”,哪家的果树不结果,他都帮着解决,还不时向果农们传授些新学的技术。
几十年间,沙图沟村的林果种植业从无到有,种植面积达7000亩,覆盖了周边的荒山荒坡,每年产量达45000吨,产品南至上海、广州,北至满洲里,并出口俄罗斯,村民年人均收入达11370元,村里随处可见崭新的砖瓦房和气派的小二楼。不断壮大的林果种植业在让沙图沟村致富的同时,还带动周边的美岱召村、马场村、大脑包村、协力气村等走上了小康路。
近年来建成的沙图沟村林果业基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这里的游客达15万人之多,旅游相关收入上百万元。村民们高兴地说:“我们的果园就是座绿色银行,一个个果实就像存款,到了采摘季节,每天都有收入。”去年8月份,自治区“金杏节”在美岱召镇举行,一位游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农家犹如城市居果园,不见空中炊烟弥。世外桃源青水沟,早已闻名千万里。旅游带动三产业,农民收入稳步长。高档轿车开进村,出门开车走四方。
旅游业的发展也在提升着当地的名气半岛彩票,为水果销售进一步畅通了渠道。十几年来,沙图沟林果业协会先后与区内及山西、辽宁、河北、上海等地的客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内建基地、外接市场的目的,协会在辐射和带动周边村镇水果销售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辐射周边村庄、区旗县,沙图沟村林果业协会以其实际行动赢得了外界的尊重。2008年,协会创建的林果业科普示范基地被自治区命名为星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目前,协会正按照品种更新、技术更新、包装更新的思路,为创一流品牌,水果进一步远销国外而努力。积累资本建冷库,再引进10至15种果树,吸纳更多会员,这些都成为协会近期工作的重点。(记者 郭健 通讯员 裴占毅)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半岛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