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 (B US T AN),又名《萨迪集》 是伊朗著名诗人萨迪 1257 年创作的。 在他的两部传世作品中,《蔷薇园》 (GUL I S TAN),很早就 传入我国,并曾作为教经堂教育的读本之一,早在四十年代就由我国著名学者王静斋译为汉文,称之为《真境花园》 ,八十年代又有 新的汉文译本,为我国人民所熟悉。《果园》 是由北京大学张鸿年教授翻译,1989 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此之前,我国只有译自乌兹别克半岛彩票语的 维文版本。 张鸿年教授以他娴熟的翻译技巧,深厚的文学功底,在保持原作的诗情和意蕴的前题下,力求译文通俗易懂。 这个译本的问世,无疑对 进一步...
《果园》 (B US T AN),又名《萨迪集》 是伊朗著名诗人萨迪 1257 年创作的。 在他的两部传世作品中,《蔷薇园》 (GUL I S TAN),很早就 传入我国,并曾作为教经堂教育的读本之一,早在四十年代就由我国著名学者王静斋译为汉文,称之为《真境花园》 ,八十年代又有 新的汉文译本,为我国人民所熟悉。《果园》 是由北京大学张鸿年教授翻译,1989 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此之前,我国只有译自乌兹别克语的 维文版本半岛彩票。 张鸿年教授以他娴熟的翻译技巧,深厚的文学功底,在保持原作的诗情和意蕴的前题下,力求译文通俗易懂。 这个译本的问世,无疑对 进一步了 解在中世纪文学和波斯文学史上颇具影响的天才诗人的创作才华及其哲学思想产生积极的作用。 萨迪生平 萨迪(11841263),全名是谢赫穆斯列赫丁阿布杜迪。 出生于伊朗设拉子城一个普通传教士家庭。 他出生时正值伊朗塞尔柱王朝 (10551194)因花剌子模人入侵而覆亡,十字军东侵,蒙古铁骑两次践踏伊朗。 萨迪在这连年动乱,社会动荡不安中颠沛流离地度过了他的前半生 。 青年时代,他曾在巴格达最高学府“尼扎米耶”书院学习,研究文学和教教义学,曾一度师从苏菲学者谢哈布丁苏哈拉瓦迪,钻研伊斯 兰教苏菲派哲学。 当时巴格达是阿拉伯学术文化的中心,在那里,各个教派及其代表人物都以本教派的观点解释教义,他们经常聚在 一起,自由地进行辩论,阐述各自有关哲学的主张,探讨存在及其本体与属性的关系等问题,甚至辩论各民族文化的优劣及其语言、 文学等问 题。 事实上,当时任何一种宗教、 学派和语言、 文学在辩论中都不可能不受其它半岛彩票宗教、学派、 哲学和文学思想的影响而调整自己的学说水果。 正是这 段学习给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功底。 由于帝国内部政治斗争的激烈和持续不断的教派起义,导致帝国的分裂和地方势力的割据,公元 1225 年萨迪离开巴格达,开始了长达 30 年艰辛而坎坷的游学生涯。 足迹遍至亚洲、 非洲广大地区,辗转阿拉伯半岛、 埃及、 摩洛哥、 埃塞俄比亚、 印度、 阿富汗和我国喀什噶尔等地。 所到之处,除宣教外他还细心观察当地的风俗,体悟人生的真谛半岛彩票。期间,他作过雇工,他曾被十字军俘虏,后半岛彩票由阿拉伯商人赎回,还服过苦役。 亲眼 见到国家的兴亡,社会的丑恶,贫富的悬殊,人民的苦难,丰富的阅历为他开拓了 极为广阔的视野,加深了对人生、 世界的认识、 了解,并积累了大 量的生活素材,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长期对帝国社会生活的深入观察以及多次去麦加朝觐的亲身体验,使他在青少年时 期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促使他把对人世的认识和感受用诗的语言记录下来。 公元 1258 年萨迪终于结束长期的托钵漫游生活回到家乡 设拉子定居,从此隐世遁居,潜心著述,将大量时间、 精力付诸诗歌创作直至寿终。 其 著作达 20 种之多,其中以《真境花园》、《果园半岛彩票》 最为有名。 歌德和普希金对萨迪都有过很高的评价,普希金有句名言道:“有些人已经不存在了 ,还有些人远去了正象萨迪有一次说的。 ” 萨迪的传世之作《果园》 是他做为游子奉献给故乡 的礼物,更是以其内容的丰富,寓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