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来贵州打卡,你是为了一口水城羊肉粉,还是奔着那锅苗家酸汤鱼?亦或是准备用糟辣椒蘸一切?不管怎么说,你会发现,在贵州人的餐桌上,都有一杯琥珀色的果汁,闻上去香香的,喝一口酸酸的,当地人会安利,这是用
2022年底,人们掀起的囤维C补充剂热潮,一度引起刺梨汁脱销。刺梨,是现代年轻人“朋克养生”的新宠,是贵州少数民族的“治愈系”圣果;是抗战将士的“营养包”;是作家叶辛的青春回忆“爱情果”;对于世代生于斯长于斯的贵州人来说,刺梨,不仅是他们“儿时的味道”,更是他们筚路蓝缕创业精神的化身。
“刺梨本身,在所有的水果之中,维生素C含量是最高的……”“100g刺梨差不多就有接近3g多的维生素C……一片泡腾片维生素C是1g,100g刺梨就等于3片了……”钟南山院士出席2020年刺梨产业发展论坛暨刺柠吉2亿元扶贫消费券上线仪式说到。在论坛上,钟院士还“自曝”自己是贵州人,抗战时期随父母南下贵阳,在这里度过8年童年时光。
一枚小小的刺梨,让钟院士的贵州8年,与我国另一位著名科学家产生了时空交集。那就是时任浙江大学农化系教授的罗登义。抗战爆发后,百余所高校辗转内迁,罗登义也随浙大迁到贵州遵义湄潭。就像梁思成在西南联大艰苦条件下仍然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一样,罗登义教授也在刺梨研究上取得世界瞩目的成果——
他对比了刺梨和170多种果蔬营养成分,发现每百克刺梨的维C含量约为2391毫克,高出梨子苹果约500倍、綦江红桔约100倍、四川广柑约50倍、猕猴桃约9倍……维生素P含量5981毫克至12895毫克,高出柑橘类约120倍、蔬菜类约150倍,在所有采样水果中,平均高至60倍不等!
1942年,时任国立贵州农工学院院长的罗登义初次发掘刺梨的营养价值并有效应用,呼吁广大民众和抗日战士:“每日食用1至2枚刺梨鲜果或干制果实,可以补充维生素之不足,消除士兵的夜盲症,增加健康和体力”。罗教授亲自带领学生在贵州湄潭、花溪等地采集野生刺梨,干制后运往抗日前线。
也是在同一年,提出著名的“李约瑟之问”的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来到贵州,亲眼见证了罗登义的刺梨研究成果,将其著入他的煌煌巨著、被称为“20世纪作家西方汉学名著”的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并将刺梨以罗登义的名字命名为“登义果”。远在抗战大后方贵州的罗登义,刺梨研究成果震惊了国际学术界,而长在西南大山里的小金果刺梨,也第一次被世界认识。
刺梨,这枚长在大山里的小小野果,在上世纪80年代笑傲国际舞台半岛彩票。1981年-1986年,刺梨原浆饮料随女排健儿们连战连捷,在运动场上大杀四方,小小的刺梨成为女排五连冠的“袖珍加油包”。
贵州当地流传着这句话:“刺梨上市,太医无事。”刺梨入苗药已有近千历史。《黔书》有云:“味甘而微酸,食之可以解闷,可消滞。”听受访的当地人讲,苗族老人有消化不良的时候,便以刺梨根煎水服用。道光年间的《苗俗记》等少数民族典籍都记载了刺梨的性状及用途。布依族还将刺梨称为“圣果”,有“一个刺梨顶三个鸡蛋”的说法,已经朴素地认识到刺梨的营养价值。
布依族是古百越族的一支,在他们早期开贵州的过程中,刺梨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是其民族药,还被写进了他们传唱至今的民族歌曲《好花红》中——“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茨梨蓬,好花生在茨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
这首在黔中流传200多年的、歌咏刺梨的布依族歌谣,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惠水山歌调(亦称好花红调),象征着民族情谊。解放初期,《阿诗玛》的创作者罗宗贤来贵州采风,听到这首歌谣后感觉意外好听半岛彩票,就和贵州歌舞团工作人员以及当地歌手,进行了编曲再创作,让《好花红》这首歌曲飞出贵州,唱响世界。
如今,《好花红》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已经成了布依族音乐的开发核心,作曲家们以这首“刺梨歌谣”为基础,编创了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任何时期都散发着独特魅力。刺梨果成为一种文化意象、布依族民歌中璀璨的明珠。
布依族是善于酿酒的民族,用刺梨酿酒具有悠久的历史。每年秋天糯稻收获的季节,也是刺梨果成熟的时候。古代的布依族先民,会采集刺梨果晒干,再用糯米蒸熟发酵成米酒,盛于大坛之中,把刺梨干浸入陈贮。时间越长,酒色越深,香气越浓。酒体琥珀色,度数与啤酒相仿,口感醇厚。
到了清代中期,布依族的刺梨酒从农家自酿转为商品进入作坊。到了民初,青岩古镇已有四五家酒坊。除在青岩销售外,还靠马驮人挑的形式行销省城贵阳。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为发展贵州地方民间传统产品,国营青岩酒厂成立,专门生产刺梨酒。1954年,酒厂迁址花溪,改名贵州省花溪刺梨酒厂,取用在地的花溪河水酿酒,产量突破百吨。
1975年,贵州刺梨酒亮相广交会,意外获得海内外客户青睐,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订单纷至沓来,当时的港媒还专门发表了名为《花溪俏蝶舞翩跹,不为花香为酒香》的赞誉文章。上世纪80年代初,刺梨酒出口已近百吨,创汇数十万美元,生产能力最好时达到年产500吨,推动形成了80年代中期贵州刺梨产业的第一次发展浪潮。
小小的刺梨,在古代,就是艰难的岁月中各族人民顽强生活的支撑。刺梨也经历了从“药品”到“药食同源食品”再到“普通食品”的演变过程。并完成了从“农产品”到“工业品”再到“生活消费品”的品类升级。刺梨这枚小小的黄金果,走出了一条可以复制的发展模式,是贵州刺梨产业化的重要价值。
我国的云南、四川、陕西、广西、湖北等地都有刺梨分布,为什么只有贵州刺梨,让小果子成就大产业,脱颖而出实现“破圈”?因为刺梨是贵州最具话语权的原产物种,是贵州十二个特色产业中最具唯一性的产业,既是大生态产业,又是大健康产业。贵州的刺梨,良种覆盖率高,品质优秀,还有足够的体量,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角度,都是突出的。
小小的刺梨,在产业化过程中,也离不开“黑科技”的助力。在盘州的刺梨工坊,我们看到了贵农5号刺梨种子,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6个多月后,经过工作人员的悉心呵护长出了的嫩芽。
在太空刺梨育种温室,工作人员还给我们示范了如何观察出苗情况,如何按照技术规范进行管护,并记录测量幼苗的生长状况,以及土壤施肥、气候数据,像呵护婴儿一样照料着这些太空回来的“宝贝”。
黑科技的加持,刺梨种子“优中选优”的繁育,刺梨种植的规模呈现蔚然蓬勃的态势。2019年8月,贵州刺梨行业协会成立,为了切实地帮助农民,持续引导加工企业坚持2元/斤保底收购刺梨鲜果,着力稳住刺梨产业联农带农强农富农的覆盖面。
每年刺梨采收旺季,位于水城区的初好公司便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满载刺梨的卡车驶进厂区,迅速被卸载送进加工车间,加工的刺梨原汁又迅速被封装储存或转运出厂。
种植基地的刺梨被源源不断运往加工企业水果,企业们为了改善刺梨的口感,亮出了各家的“绝活”。当在基地刺梨采收鲜果的时候,就要对鲜果的成熟度、糖度、颜色、新鲜度进行全面控制,质检人员保障刺梨鲜果当天采收当天压榨,确保鲜果品质稳定,口感一致。
在刺梨原汁澄清过滤上,如何做到保留口感的同时,还要最大程度地留下营养物质,比如可溶性膳食纤维?恒力源淘汰了早期的酶法、明胶法,最早引入了超滤膜过滤技术,这个技术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单元操作,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生物制剂等领域。
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刺柠吉的产品研发人员为了寻找口感的平衡点,选用地中海柠檬的浓缩汁和国内的苹果清汁来综合搭配,把甜酸比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刺柠吉精制刺梨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的酪蛋白除涩工艺,已经投入应用了。
刺力王的巴氏前端杀菌厂房,PET饮料生产线年投入使用,是西南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无菌冷灌装生产线。令人印象尤其深刻的是,这条生产线瓶!
如今,“贵州刺梨”作为公共品牌地理标志商标,授权了30家刺梨企业使用,就像“东北大米”“宁夏枸杞”“陕西沙棘”一样,成为了鲜明的“地域Icon”。
小小的刺梨,已衍生出了丰富的产品形态,除了刺梨汁,还有刺梨糕、刺梨气泡水、刺梨面膜、刺梨薯片、刺梨面条……各式各样的刺梨产品,受到长三角、珠三角高端用户的青睐,打开广阔的蓝海市场!
刺梨在艰难的山地环境中坚韧不拔地生长,山地,不但没有成为发展的阻碍,反而在贵州人的勤奋与努力下,让山地里的贵州刺梨,成就了独特的贵州味道。